从20世纪80年代CIO被作为明确的职位出现在美国至今,CIO这个职位已经存在了近30年。但即便如此,对于CIO究竟应该被赋予哪些权力与职责等最基本的问题,仍然备受争议,至今也没有形成比较权威的共识。
在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CIO的职责与定位问题,也进行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探索,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彻底解决CIO的职责与定位这样最基本的问题。比如国内某著名大学举办的CIO培训班,参加的学员中既有信息中心主任、信息总监,也有副总经理,这种现象说明对CIO的定义和人群,其实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划分。难怪一位大型企业的CIO曾经这样感叹:“现在CIO这个称呼被用得太滥了,不管职务高低,都称自己是CIO。”
2007年春天,国资委文件要求有条件的央企要设立CIO的职位,于是“CIO的职责与定位”的问题再次被大家所关注,很多央企的高管在采访中都表示了对设立CIO制度的困惑,以及对CIO职责与定位问题的关心。
为此,CIO INSIGHT邀请到了雅芳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部副总裁沙泰国、双汇集团CIO刘小兵、报喜鸟集团CIO周宏钧和沿海集团CIO王寿欣,请他们对“CIO的职责与定位”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这些在CIO制度的设立上探索得比较早、也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CIO的谈话,能给正在因这一问题而困惑的企业一些启发和参考。
 |
沙泰国 雅芳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部副总裁
国内许多CIO在企业中仍在扮演营运支持,而非 价值创造的角色
|
 |
刘小兵 双汇集团CIO
CIO应该在地位上至少不比CFO等高管低,待遇 上也应该至少和他们平级。
|
 |
周宏钧 报喜鸟集团CIO
CIO的理想位置应该是企业高层,而且必须要进 入决策层。
|
 |
王寿欣 沿海集团CIO
CIO是企业高管团队的一员,向上对CEO负责, 向下能够管理所有与信息化相关的人员和事务。
|
在讨论的一开始,各位能否谈一下在你们心目中,CIO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沙泰国:首席信息官——ChiefInformation Officer,说明CIO管理的是信息而不应该是信息技术,否则应该叫CTO。信息汇成了企业的流程,而各种流程组成了企业的业务。CIO是为流程服务的,而为流程服务的目标是为企业的业务服务,所以从定义上讲CIO是管理业务的,而不是管理技术的。
“越来越多的CIO已开始被赋予公司营收和利润的指标责任以及公司的社会责任,CIO们要保护公司的信息、资产,也要保证公司财产的保值和增值。” ——雅芳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部副总裁 沙泰国
CIO的职责是负责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推动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CIO所要处的位置是企业决策和领导层的位置,这个层面管理者的职责已不是完成一项任务,而是拟定工作的方向,带动企业在信息化方向上发展,决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并把这些投入转化为帮助企业运营的价值。
CIO这个职位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需求的增加而出现,CIO的地位也应该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价值体现而提升。
周宏钧:CIO的理想位置应该是企业高层,而且必须要进入决策层。CIO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的总设计师,所以需要决策权。但是,国内很多企业的CIO还停留在技术主管的层面,更多的仍处在企业IT经理的位置上。
刘小兵:在我看来,CIO与CFO、COO这些职位应该是同等的位置,甚至在薪酬待遇上应该高于他们。因为IT人才在国内和国外都是比较稀缺的,特别是CIO,要求非常高。CIO首先要对全局的业务,从人力资源到财务,再到采购、生产、销售等等,几乎全部的业务都要有通盘的掌握,这个要求是很苛刻的。
与此同时,CIO还需要对计算机技术有全面了解。CIO对公司选择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起着最终决定权,因为负责拍板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对IT技术往往不懂,不可能拍板,所以最终拍板权还是落在CIO手上。CIO要权衡总体业务的发展,了解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综合确定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硬件设备、什么样的软件、什么样的数据库、什么样的网络来支撑企业运作。
所以我觉得CIO就凭这些,就应该在地位上至少不比CFO等高管低,待遇上也应该至少和他们平级。
王寿欣:CIO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从早期的IT技术专家逐渐向参与决策的高级经理人转变。因此,我认为CIO在企业管理层的位置可以这样来描述:CIO是企业高管团队的一员,向上对CEO负责,向下能够管理所有与信息化相关的人员和事务(包括业务部门)。
各位都认为CIO应该处于决策层,那么,处于决策层的CIO应该负责哪些工作呢?
王寿欣:我认为CIO只要做好三件事情就可以了:第一,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拟定企业的IT战略规划,并不断调整两者之间的匹配性(沟通对象:CEO);第二,根据IT战略规划,争取到企业对IT的投入(沟通对象:CFO);第三,组织开展企业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确保IT对业务运营系统的匹配与支撑(沟通对象:COO)。
“CIO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IT技术专家逐渐向参与决策的高级经理人转变。” ——沿海集团CIO 王寿欣
沙泰国:随着企业IT投资的不断加大,企业认识到IT对于企业带来的优势也在不断增加,CIO本身的责任也会不断扩大。CIO以后不光是企业技术方面的领导,而且也会成为企业领导集团的一分子。其实美国越来越多的CIO已开始被赋予公司营收和利润的指标责任以及公司的社会责任,CIO们不仅要保护公司的信息、资产,同时也要保证公司财产的保值与增值。一位CIO应当负责哪些工作呢?企业规模和业务特征各不相同,不同企业CIO的职责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一般说来,CIO至少有以下三项重要的职责:一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考虑和提出企业的信息战略;二是负责企业的信息化推进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资源调配等;三是全面负责企业的信息政策设计与管理工作。
国内企业中,过去一般有计算中心,并设置计算中心主任等职位,但是信息技术部门领导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建立和实施组织内信息系统使用的指南和规程,向组织中的各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开展对于新项目的学习、研究和开发等技术性工作。
对比信息技术部门的领导,CIO的管理范围更宽,责任更为重大。CIO不仅要对计算资源的运用、计算中心的正常运行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参与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企业的信息战略,保证信息战略与企业战略相配合,并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做出长远规划。由于这些工作是在决策层的活动,因此CIO必须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要有清楚的理解,同时懂得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才能做好企业信息战略的设计工作。
周宏钧:我的观点和各位大体相似,我谈一下在报喜鸟集团CIO的职责。总的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参与企业战略制订,负责企业IT战略的编制和企业信息化蓝图规划设计;负责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推进企业信息化项目,特别是跨部门协调工作(如督导各业务部门的IT工作完成);负责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完善企业IT治理,牵头实施信息化绩效评价;负责企业业务和IT的衔接,在业务语言、技术语言之间发挥翻译作用;负责信息化基础架构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企业信息化制度、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工作;其他CEO赋予的责任。
刚才各位已经陆续提到CIO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那么,CIO应该具备哪些具体的素质和知识呢?
刘小兵:前面我已经谈到过CIO既然对公司的业务有全盘的掌握,又要对计算机技术有很深的了解。如果讲CIO应该具有的素质和知识,仅仅这两点还是远远不够的。CIO还要有极强的沟通能力,因为CIO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左右连贯的作用,在企业里面处于主体位置,公司所有业务都要从信息流走,财务、订单、发货,所有的东西都要归结到信息流。CIO向上要对管理层负责;向下,要管理一帮IT人才,这些人不像一般工作人员,可以很容易管理,IT人员往往要同时面对财务部、采购部、销售部等各个部门,他要去协调沟通,并且还要把计算机语言翻译成能够听懂的语言,说给他们听。如果CIO不具备沟通能力,肯定不是个CIO,而顶多是一个技术总监。
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道德水平对于CIO来说也很重要。比如说上信息化,一定会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利益调整、业务的重新组合和人员的重新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很难去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并且,CIO没有不加班的,所以身体素质要好,没有好身体根本扛不住CIO工作的压力。至于道德水平很多CIO都明白,比如说CIO的工作经常会遇到供应商送礼、给回扣等等,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被这些糖衣炮弹打中,最终由CIO变成“Career Is Over”。
CIO还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IT技术日新月异,一会儿移动商务,一会儿电子商务,一会儿是SOA,一会儿又是Web2.0,CIO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就很难跟上形势,自然也就不会用这些新技术支撑不断变化的业务。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不知道周杰伦的CIO当不好CIO,因为CIO必须要赶潮流,不断学习新业务和新技术。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CIO必须掌握的能力,比如演讲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感悟能力、抗干扰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缺一样,就很可能造成CIO的工作做不好。
“CIO与CFO、COO这些职位应该是同等的位置,甚至在薪酬待遇上应该高于他们。” ——双汇集团CIO 刘小兵
沙泰国:我简单总结了一下,我觉得CIO应该有这样11个方面的素质和经验。第一,管理经验。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CIO必须对本行业的发展背景有全面的了解,对企业管理的关键业务指标有明确的认识,对经营决策和竞争环境的基本情况有充分的掌握,能够把信息技术推荐给经营伙伴并取得支持,将投资转变成对企业的回报,并且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CIO,至少需要5至8年的管理经验积累。
第二,技术才能。CIO应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对产业界和竞争对手的技术运用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三是信息素养。CIO应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分析能力,能够为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发挥信息支持作用。特别是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大量模糊、零碎而杂乱的信息,应有高度的判别能力,并善于挖掘信息价值。近年来有一些公司的CIO也同时担任公司的CKO角色,这是CIO在信息素养上高超表现后的另一层任务。
四是心理素质。CIO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得起来自技术和环境变化的压力。下一个是表达能力。CIO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把艰深的信息技术流畅地用商业语言向非技术型用户沟通、解释清楚。
第六,协调能力。作为企业信息流的规划者,CIO要善于协调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其协作伙伴的关系;七是领导能力。CIO要有领导威信和支配企业信息资源的权力,既能指挥信息部门的工作,也能对企业的信息政策和策略起领导作用;八是个人产能。CIO不仅要有时间管理的意识,还要能辨别事情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同时与高层维护良好的互动关系。
九是创建高效学习型组织以及开发高潜力的同仁的能力;十是供货商管理与议价谈判能力;十一是问题解决能力。能从人员、技术、流程运用及沟通等多维度分析问题,并且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
周宏钧:在我看来,CIO的素质和知识分以下几个方面:
懂管理,善协调,会办事。其实,这几个字的要求是很高的,涉及很多专业和经验方面的内容,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达到的。
具备大局观,有战略思维,能够很好地匹配业务战略、IT战略。CIO的翻译能力也非常重要,至少要在IT、业务、高层、供应商、客户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沟通。
精业务,而且要有创新意识,能够从未来、提升的角度看业务。信息化最终是服务于业务发展,所以,变革和创新应该是CIO工作的主旋律。
会技术,CIO还是离不开技术,特别是对企业关键应用的关键技术必须要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外行管内行”在CIO这一层面还是有很大难度。
“虽然我们不断强调CIO要懂业务,但是CIO还是离不开技术,特别是对企业关键应用的关键技术必须要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外行管内行”在CIO这一层面还是有很大难度。” ——报喜鸟集团CIO 周宏钧
王寿欣:我很赞同上面各位的看法,CIO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从我自身的工作体会来讲,沟通能力最为重要。如果一个CIO没有好的向上沟通能力,很难争取到公司对信息化的投入与支持;如果没有好的向下沟通能力,也很难把公司信息化规划的蓝图与目标有效传递给IT团队。
由此可见,CIO确实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职位,高投入应该有高产出,所以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就是CIO如何才能根据实际条件为企业创造价值。沙总是今天四位CIO里唯一的跨国大公司的CIO,沙总能否谈一下你的观点?
沙泰国:国内许多CIO在企业中仍在扮演营运支持,而非价值创造的角色。除了CEO可能因不了解IT,而不重视IT部门之外,更大的原因,应是多数CIO仍只专注在技术层面,或不知道怎么凸显IT在企业中的价值。传统CIO多半是技术出身,但在上升到管理阶层后,却不见得有足够的自觉性将视野扩充至IT技术部门以外。
目前,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中,IT已经成为业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好的CIO能够确保公司从IT投资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今天的IT运营模式并不能满足企业明天的需求。IT经理人不仅要能够解决企业过去的问题,还必须积极地参与到企业未来的规划中:一是使IT资产的价值实现最大化;二是简化IT系统;三是围绕顾客进行创新;四是打造一支更具战略价值的IT团队。
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能为企业贡献相同的价值。一些技术在幕后支持着企业的运营,其他技术则着眼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如果CIO理解了哪些技术能使企业与众不同,就能进行更为有效的投入。企业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IT资源呢?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公司的战略优先次序并且根据IT资产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对其进行分组,实行组合化管理。IT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帮助企业提升股东价值:一是优化运营。通常,这些技术包括成熟的应用和数据中心技术。企业应管理好这些资产,以提高信息系统的效能,并降低成本。
二是改进核心价值。这些IT工具用于转变或优化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用于优化运营的IT技术,目标在于为企业提供经济、灵活的支持。衡量IT系统成功的标准,不在于降低了多少成本,而在于提升了多少投资回报率或业绩。
三是促进创新。这种技术旨在通过突破性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说,IT资产的应用已经超越了优化流程这一目标,而是可以帮助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改变市场动态,为企业确立新的定位去应对竞争对手,或使企业进入新的竞争市场。
(编辑:aniston)
|